察爾思

購物車

財報體質

【基礎觀念 財報分析】(以國巨(2327)為例) 

STEP1.基礎架構分析:

(1)技術線型+籌碼

國巨一直在現金減資→股本變小後,賺相同的錢進來,每股淨利EPS看起來就會變多

(2)籌碼結構

(券商軟體皆有→嘉實看盤軟體點選『速覽』)

(券商軟體皆有→嘉實看盤軟體點選『速覽』→『董監持股』)

1.觀察股本→國巨股本43.03億

2.觀察『董事、監察人、大股東』持股比例(越高越好、可分開看)→若是好股則自己要持有!(約9.20左右)

a.董事持股比例

b.監察人持股比例

c.大股東持股比例

d.三大法人持股比例←主要觀察外資

【注意】因為董事也有可能是大股東,所以董事、監察人、大股東持股比例相加可能會重複計算,故分開看較好

(3)現金流量表

(資料來源:財報狗→『財務報表』→『現金流量表』

https://statementdog.com/analysis/tpe/2327/cash-flow-statement)

1.『綜合損益表』中的[稅後淨利]

2.『現金流量表』中的[『營業』活動現金CFO]

【研判】『[CFO ]>[稅後淨利]』代表在綜合損益表(帳面上)宣稱賺到的錢都有確實流進來,屬於好公司

3.『現金流量表』中的[『投資』活動現金CFI]

【研判】﹝[『營業』活動現金CFO]+[『投資』活動現金CFI]﹞=自由現金流量FCF→『FCF』在0軸以上(FCF>0)算是好公司(能夠自己產生自由現金流量的公司才是好公司)→國巨的FCF幾乎都>0,還不錯!

4.『現金流量表』中的[『籌資』活動現金CFF]→國巨的『CFF』幾乎都分布在0軸以下,代表去還錢、發股利(如果沒有借錢就不用還錢,觀察金融負債即可知是否為發放股利)→還不錯!

【觀念】不能只單純看有沒有發股利,還要去觀察『CFF籌資活動現金』與『有無金融負債(流動、非流動)』等數據

(4)股利政策

(券商軟體皆有→嘉實看盤軟體點選『速覽』→『股利政策』)

國巨在2013年為一個明顯的分界:

(減資前)國巨的EPS大概都是賺0.76、0.5、0.75元;現金股利大概都發0、0.1塊錢……;股利發放率約0~1成

(減資後)國巨的EPS大概都是賺2.3、5.48、6.83元;現金股利大概都發4、2、3塊錢……;股利發放率約4成

(結論)差異便明顯不是因為國巨突然變得很厲害,而是因為減資後使得股本變小→財報數字變漂亮(偷斤兩)

STEP2.財報分析:(此處以國巨2019年度第4季財報為例)

STEP2.財報分析:(此處以國巨2019年度第4季財報為例)

1.先看『資產負債表』中的股本→股本43.03億

2.再看『綜合損益表』(虛的)中的4大比率:(做296億的生意←營業收入296億)

(資料來源:聚財網https://stock.wearn.com/financial.asp?kind=2327)

a.營業毛利率,(越高越好)→營業毛利率35.7825%

b.營業利益率,(越高越好)→營業利益率19.44%

c.稅前淨利率,(越高越好) →稅前淨利率%

d.稅後淨利率,(越高越好,稅後淨利率>10%→好公司)→稅後淨利率17.07%

3.將﹝綜合損益表的稅後淨利﹞換算成﹝每股盈餘(EPS)﹞→16.35

4.接著看資產負債表的財庫(保留盈餘有多少錢),及總股東權益有多少錢→將﹝資產負債表的總股東權益﹞換算成﹝每股淨值﹞→107.80元

5.觀察『資產負債表』與『綜合損益表』中兩張表的關係→保留盈餘

(資料來源:財報狗→『財務報表』→『負債和股東權益』)

a.期初保留盈餘

b.再加上(本期)稅後淨利

c.再加上股利

(結論)期初保留盈餘+(本期)稅後淨利+股利=保留盈餘

6.將﹝綜合損益表的股利﹞換算成﹝每股股利﹞

7.接著看『現金流量表』(實的)

(資料來源:財報狗→『財務報表』→『現金流量表』

https://statementdog.com/analysis/tpe/2327/cash-flow-statement)

a.將﹝『綜合損益表』的稅後淨利﹞拉過來跟﹝『現金流量表』的『營業』活動現金CFO﹞做比較→『CFO>稅後淨利』代表在綜合損益表(帳面上)宣稱賺到的錢都有確實流進來,屬於好公司→國巨『CFO為1,406,401(千)>稅後淨利892,984(千)』,好!

(資料來源:財報狗→『財務報表』→『損益表』)

b.再看『投資』活動現金CFI(資本支出)

c.﹝『營業』活動現金CFO﹞+﹝『投資』活動現金CFI﹞=自由現金流量FCF→『FCF>0』算是好公司(可以看過去5年FCF的表現)→國巨『FCF為525,790(千)>0』

d.接著觀察『籌資』活動現金CFF(負數較好→國巨-15,265,855(千))→若沒有借錢(觀察『資產負債表』的金融負債-流動與金融負債-非流動的數值、交叉比對『綜合損益表』的股利)就不用還錢,所以此時CFF的支出代表發股利(觀察『綜合損益表』的股利)→(正數不好→代表企業仍持續進行融資行為),金融負債-流動與金融負債-非流動可交叉比對『綜合損益表』的股利

e.觀察『△現金』→『△現金=CFO+CFI+CFF』代表一年之後該公司可以海撈多少現金(可以再將『△現金』拿去跟該公司的股本做比較,就知道該公司賺錢的功力高不高)

f.『△現金』+『期初』現金=『期末』現金→『期初』現金(該期開始的時候本來有多少現金)再加上『△現金』(一年之後該公司海撈的現金)會得到『期末』現金(可以再將『期末』現金拿去跟該公司的股本做比較,就知道該公司賺錢的功力高不高)

8.【『資產負債表』的判讀】

 (資料來源:財報狗)

a.先看『資產負債表』的總負債、總負債率(要<40%)

b.再看『資產負債表』的總股東權益、總股東權益率

c.再看『資產負債表』的總資產

一、【『負債』判讀】負債可分為四個象限:

i.流動負債:觀察流動負債之中,『營業負債-流動』與『金融負債-流動』的情況→評估風險高低要看『金融負債-流動』(越低則風險相對較小)

(1)『資產負債表』的營業負債-流動,(一年之內)→企業營運所產生的負債(做生意本來就會賒帳一個多月),應付帳款、應付薪資、應付現金←本來營業就會賒欠一些租金、水電、薪水等

(2)『金融負債表』的金融負債-流動,(一年之內)風險最大

ii.非流動負債:

(1)『資產負債表』的營業負債-非流動,(一年以上)

(2)『資產負債表』的金融負債-非流動,(一年以上)

二、【『資產』判讀】

二、【『資產』判讀】

i.流動資產:

(1)『資產負債表』中『流動資產』的現金(即是從『現金流量表』中的『期末現金』拉過來的)→手上有37,147,537(千)的現金

(2)『資產負債表』中『流動資產』的金融資產-流動→若公司將錢拿去做股票、基金、債券等,則要放在金融資產-流動(一年之內可以換成現金)

(3)『資產負債表』中『流動資產』的應收帳款(要與『營業收入』做比較)

a.將營業收入由年換算成月:營業收入X元是一年賺到的,所以一個月的營業收入為(X÷12)  b.比較『應收帳款』與『月營業收入』:一個月的營業收入賺Y億,而應收帳款為Z億,由此可知大約(Z÷Y)個月(要四捨五入)沒收到錢

(4)『資產負債表』中『流動資產』的存貨(要與『營業成本』做比較)

a.將營業成本由年換算成月:一年的營業成本甲元,所以一個月的營業成本為(甲÷12)  b.比較『存貨』與『月營業成本』:一個月的營業成本為乙億,而存貨為丙億,由此可知大約備了(丙÷乙)個月(要四捨五入)的貨

(5)『應收帳款』與『營業負債-流動』的比較(正常情況下,﹝應收帳款﹞會大於或差不多蓋住﹝『營業負債-流動』﹞)

(正常情況下)﹝應收帳款﹞會差不多蓋住﹝『營業負債-流動』包含應付帳款、應付費用﹞: 1.因為應收帳款通常是2-3個月的月營業收入(代表大概2-3個月沒收錢),而應付帳款也通常是2-3個月的月營業成本(叫貨之後通常會賒欠人家2-3個月左右才給錢);應付費用與營業費用有關,而營業費用通常也只欠一個月(水電、薪資、租金等幾乎每個月都要付清) 2.正常而言,﹝應收帳款﹞(『收入』會比較大)會差不多蓋住﹝『營業負債-流動』包含應付帳款、應付費用﹞(『支出』會比較小)→應收、應付不需要分得太開來看,重點在於錢滾得順不順 a.營業收入-營業成本=營業毛利 b.營業毛利-營業費用=營業利益 →營業收入-營業成本-營業費用=營業利益(約等於『現金流量表』中的稅後淨利) 【觀念】應付帳款、應付費用都是在做生意,屬於CFO

ii.非流動資產:主要是看『資產負債表』中的不動產、廠房及設備→通常金額都是最大的

【觀念】『資產負債表』中『非流動資產』的不動產、廠房及設備金額都是中最大的,因為臺灣大部分的公司以製造業為主,所以不動產廠房設備的金額都較大


察爾思

察爾思

Scroll to Top